
沉香是人類健康的益友,在中醫學上,沈香是極珍貴的藥品。第八世紀的回教及印度傳統醫學就已有把沉香入藥的記載,另外藏醫及東亞傳統醫學也都有使用沉香。其精油在古代印度時即被用于瑜珈醫學中的凈香療法,而瑜珈醫學又跟著佛教中傳,無形間使中國醫學也融入了佛教醫學,更擴及了道家養生。中醫對沉香功效有很深的研究和積累,以下是一些記載:
(3)《海藥本草》:主心腹痛、霍亂、中惡,清神,并宜酒煮服之;諸瘡腫宜入膏用。
(4)《日華子本草》:調中,補五臟,益精壯陽,暖腰膝,去邪氣。止轉筋、吐瀉、冷氣,破癥癖,(治)冷風麻痹,骨節不任,濕風皮膚癢,心腹痛,氣痢。
(6)《綱目》:治上熱下寒,氣逆喘息,大腸虛閉,小便氣淋,男子精冷。
(7)《本草備要》:能下氣而墜痰涎,能降亦能升,氣香入脾,故能理諸氣而調中,其色黑。體陽,故入右臂命門,暖精助陽,行氣不傷氣,溫中不助火。
(8)《醫林纂要》:堅腎,補命門,溫中、燥脾濕,瀉心、降逆氣,凡一切不調之氣皆能調之。并治噤口毒痢及邪惡冷風寒痹。
(9)《本草再新》:治肝郁,降肝氣,和脾胃,消濕氣,利水開竅。
火,治肚空絞痛,口噤毒痢、郁結、邪氣、怯寒、麻痹、痢疾。色黑沈下水為佳品,甘香性常,辣性熱。沉香能降氣,治中風,痰喘,口噤等癥,入水磨而明,燃香注入鼻孔即蘇醒,又可驅除邪氣、穢氣。
(10)《中藥志》:屬陽而性沉,多功于下部,狀元陽。入腎、命門二經,去濕除瘴,鎮鬼魅二氣,療風水毒腫,解無形郁障,而開靈臺氣旺。
(11)《大明本草》:調中補五臟,益精壯陽,暖腰膝,止轉筋吐瀉冷氣,破癥癖冷風麻痹,骨節不任風濕,皮膚發癢,氣痢。
另《植物名實圖考長編》文中介紹沈香的香有一種不可形容之妙。其中有一種古時稱之為助情香:安祿山進,玄宗含之,筋力不倦。沉香的主要效能為“袪除惡氣、調節體內氣的運行”,正是治療病的根源;健康的人服用可以防止體內惡氣的累積,維持體內調節機能的正常運行。
沉香對于強化心臟及神經具有療效,知名的良藥“救心”中就含有沉香。沉香能幫助睡眠、養顏美容、消脹氣、排宿便、去油脂,有很好的提陽功效。臺灣衛生署中藥委員會提供有關于沉香藥性報導指出,沉香主治:嘔吐呃逆,心腹痛,大腸氣滯,腰膝虛冷,胸膈痞塞,氣喘等。沉香的藥性屬溫性,完全沒有毒性,能良好調節我們的內分泌,其香能通竅,能刺激大腦皮層,使腦細胞活化,并使內臟能良性的運行。如能夠加強心、腎、肝功能,使人精神飽滿、頭腦清醒、心情愉悅。
沉香氣味芳香,主辛散疏通,入腎、脾、胃經,為行氣藥中最上等的藥材。 飲香也能益精壯陽,因為沉香能夠鎖精門、固精關,滋養腎水,其辛味能守能竄,其溫性能暖腰膝壯元陽,因此能夠產生精水,且壯益陽道,使精氣飽滿,腰膝酸痛得到痊愈。沉香屬自然界中少數據有強烈抗菌效能的生藥材,不同于大部分的中藥材,沉香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治療藥,其對癥狀的治療是明顯而立即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