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address id="xrd3l"><form id="xrd3l"></form></address><address id="xrd3l"><menuitem id="xrd3l"><meter id="xrd3l"></meter></menuitem></address>

<form id="xrd3l"></form>
<address id="xrd3l"><address id="xrd3l"></address></address>

      <address id="xrd3l"><nobr id="xrd3l"><progress id="xrd3l"></progress></nobr></address>
      <address id="xrd3l"><listing id="xrd3l"><listing id="xrd3l"></listing></listing></address>

      <listing id="xrd3l"><listing id="xrd3l"><meter id="xrd3l"></meter></listing></listing>
        <form id="xrd3l"></form>
          <em id="xrd3l"></em>

          中國香史考究——魏晉以來香藥的發展

          發布時間:2016-08-11 14:26:00 瀏覽:1721次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   魏晉以來,香療法應用已成風氣。人們視香療法為豪華的享受,香藥也因此而十分貴重。

              正如東晉葛洪所說,“人鼻無不樂香,故流黃、郁金、芝蘭、蘇合、玄膳、索膠、江蘺、揭車、春蕙、秋蘭,價同瓊瑤”(《抱樸子》)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   魏武帝曹操也是一位熱衷香藥的人,有令說:“房屋不潔,聽得燒楓膠及蕙草”。(《太平御覽》)并常用蘼蕪等作香衣之品(《廣志》)。當時,迷迭香剛從大秦國經西域傳入,宮中將它移植于庭院,魏文帝曹丕和陳王曹植,還專為迷迭香作過賦。他們之間,也經常互贈香品,或求索香藥,如曹操曾給諸葛亮修書,并寄贈“雞舌香五斤,以表微意”。曹丕也曾派遣使臣修書向東吳孫權求索香藥。

              在葛洪的《肘后備急方》中首載有香身、香脂、涂發香澤和薰衣香等香療處方。北魏之時,賈思勰的《齊民要術》中也有論及香粉的制作法,“作香粉法,惟多著丁香于粉合中,自然芬芳”。

            南朝時范曄的《和香方》,可稱為最早的香療方法專集。其序說:“麝本多忌,過分即害;沉實易和,盈斤無傷。零藿虛燥,薝糖粘濕。甘松蘇合,安息郁金,奈多和羅之屬。并被于外國,無取于中土。”除對傳統香藥的性能作了論述外,還介紹了多種國外傳入的香藥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陶弘景著《名醫別錄》,他在《神農本草經》的基礎上,收中國歷代天然養生經集了漢晉以來民間的和外國傳入的香藥,如沉香、檀香、薰陸香、蘇合香、薝糖香等。為香療法的發展提供了藥物學的依據。

          (本文轉載自亞洲沉香文化協會)


          (編輯:mgr_all)
          回到頂部
          波多野结衣电影